热度中文网

字:
关灯 护眼
热度中文网 > 我在古代后宫引领内卷狂潮 > 第651章 启动计划

第651章 启动计划


第651章 启动计划

徐方悲伤地抹着眼泪,哭了。

这一切是因为太贪心呢,还是不甘心呢。他说不清楚。

他此时明白,他两次都站错了队,高估了皇上对叔父的感情。

本以为皇上天天去恬妃那里,自然是最看重恬妃,最看重谢家的。

跟恬妃比,她江月白算什么东西。

他以为,皇上因为叔父,皇上不会杀了他。就算事败,不过是被发配到冷门地方做事而已。

谁知皇上竟然说杀就杀。

自古君命难违。他就算怕死,也不得不横下心来,一口喝了下去。

他不久感觉到腹内痛如刀绞。

“皇上,奴才下辈子一定对您忠心耿耿,绝不会再做错了。”

这是他的临终遗言。

一个时辰后,徐方幽幽地醒过来,肚子里还是痛着。他一时有点恍惚,自己身在何处。

“徐公公醒了?”

一个熟悉的声音将他拉回了现实。

他做鬼化成灰都不会认错的声音。

他睁开眼,抬眸看向上方。

真是梁小宝,他的死对头。这到底怎么回事?

“徐公公,都死过一次,还没有醒悟吗?恭喜你获得了一个新身份。”

徐方胆怯地往后退了一步,狐疑地看着梁小宝。

梁小宝便将皇上的意思跟他说了。安排他带着四名太监一起下江南去探访南方巡视组的实际赈灾抗疫情况,并考察江南造船业和纺织业发展情况。

而他就是那个带队主管太监。

“皇上说,皇宫里只有小小的一块地方,只有一个内务总管。盛不下你的野心。但到了外面,就是天高海阔,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皇上希望你这一次能好好珍惜机会,不辜负皇上的一片信任,也不辜负你叔父对你的期待。”

徐方听完了皇上的旨意之后,自惭形秽,痛哭流涕。

他没想到皇上竟然留了他一命,给了他重新做人的机会。

徐方坐起身子,跪在地上,朝着大门开着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

梁小宝拍了拍徐方的肩膀,“徐公公,说实话,我挺羡慕你。我这是奴才,你这才叫公公。莫要辜负皇上对你的一番心意。明日去皇上跟前谢了恩就出发吧。”

徐方自嘲地笑了,“梁公公,你是皇上面前的大红人,皇上最倚重你竟然羡慕我?说笑呢。”

梁小宝半垂着眸子,带着几分笑,“再好好想想吧,徐公公。我们都是奴才,皇上的奴才。心里唯一能装的——”

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就是皇上。别的什么都不能有。就像你叔父,老徐公公那样,才是皇上一生看重,肯为他手下留情的人。”

说完,咧嘴一笑,意味深长地看了徐方一眼,拿着拂尘缓缓往外走。

徐方忽而叫住梁小宝,“梁公公,皇上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梁小宝扬起声调高声道,“那是你上辈子的事儿了。教训要记住,事儿还是忘了吧。做好你的新身份。我先走了。”

顿了顿后,又含笑说道,“徐公公,多保重。希望下次皇上赐你的酒,是庆功酒,不是鸩酒。”

梁小宝离开后,徐方怔怔地坐在原地,瑟瑟发抖,劫后重生的喜悦和害怕充溢着心头。

真地完全没想到自己能峰回路转活了下来。

肚子剧痛的感受那般的清晰真切。他真以为他要死了。

但他赌对了。赌对了皇上对徐福海的心意。

徐方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也是他大展宏图的机会。

*

自这日之后,李北辰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

虽然对道衍和尚的话将信将疑,但因为种种原因,不再召幸妃嫔。

由绿豆汤事件,李北辰甚至出动了锦衣卫对御膳房进行了一番彻查。

最终下毒的太监没抗住,交代说是徐方唆使,拿出了徐方给他的银票。同时有其他人证证实了下毒的太监和徐方的私下见面。

经过调查,徐方与两名后妃交往密切。一个为慕容选侍,一个则为恬妃。徐方跟恬妃的宫女来往密切,时常在李北辰用膳时跟恬妃的宫女传递消息,还经常用送狗粮之名,前去栖霞宫。

恬妃自然大喊冤枉,声称跟徐方只是正常交往,绝对不可能指使徐方下药。

但此时徐方在三天前已动身去了南方。

李北辰下旨快马加鞭派锦衣卫去召回徐方,同时将慕容选侍直接打入了冷宫。

这次慕容选侍很平静,她已经料到了自己会是这个结局。知道自己再次被牵连被冤枉。

但那个下毒之人不管是徐方还是恬妃,她都不在乎。因为他们做了她一直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

徐方伺候她的一个月里面,毫无顾忌地在她面前展现过个性最真实的一面。

徐方跟徐福海不同,是那种爱恨强烈、踩高捧低、鱼死网破的性格。

假若他确定自己是不被皇上信任重用的弃子,如果杀不了皇上,那他一定不会让皇上好过。

其实李北辰也看出来了徐方的性格。

只是他因着徐福海的恩情,总希望通过重用徐方,令他悬崖勒马。却没想到徐方会做出这样的报复性行为。就算被恬妃利用,也一定是因为他内心想要这么做。

小太监们跟李北辰汇报了徐方几次故意阻止素素送信,还有经常故意给梁小宝做事使绊子的事儿。似乎揭示了他做这些事情背后的动机。

自这之后,李北辰不再去恬妃宫里用午膳。

但每天都会派人送过去两三个菜作为赏赐。依然显得盛宠不衰。

他下了早朝常会召魏常在、苏常在过来勤政殿伴驾,然后中午一起用午膳。到了傍晚再将人送回去。

大家都以为苏常在都伴驾了,总该会侍寝了吧。然而没有。伴驾真就单纯只是伴驾。

后宫怀孕的妃嫔很多,但皇上也就去贤妃和孟妃两宫用晚膳。

<div class="contentadv"> 偶尔去用晚膳前顺道去看下甄婕妤、宜婕妤,但每次即使被盛情挽留,也只是坐一会儿就离开。

有时也会去探望做小月子的萧贵人,一呆就是一个时辰。这可是独一份的殊荣。皇上从未因为小月子陪伴过谁。

其实她们不懂,眼里只有男女间的那点事儿。皇上的探望不是因为感情,而是因为萧贵人每日都去拜祭太后。

李北辰不在乎萧贵人内心到底怎么想,是心机争宠也好,还是真心实意也罢。反正从形式上都做到了一个孝顺的后妃该做的事情。

中间也去过一次江月白那里,坐了一个时辰,只是聊天,不再有亲密接触。

探望完后妃,他一般会在勤政殿工作读书到深夜。然后第二天早起练剑。恢复了做太子时规律节制的生活。

他时常喊来各部的臣子议事,不管多忙,都会亲自读上几份本次会试的卷子。

勤政殿的冰放得极少。只是刚刚到不会冒大汗的地步。

皇上时常现场作画,赐扇来勤政殿议事的臣子。不同品级的官员则赐不同主题的扇子。显得君臣之间其乐融融。

比如两位丞相,每人赐一柄工笔照盆儿图。画面上几个小孩子在水盆里照影子。既童趣,又提醒他们要时常观照自己的品行和内心。

比如六部尚书,每人赐一柄山水图,寓意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其余的人赐蛐蛐,小虾、小鸡这类小动物的,也有赐葡萄、山楂水果的,还有高雅些的花草。

总之,就看拿什么扇子,就知道他是什么身份,什么性格。

众人在勤政殿里,个个都摇着小扇,说话恭恭敬敬,慢条斯理,颇有诸葛亮的气质。

说起话来自带着《出师表》的背景音,不仅矜持还有深度。不仅有深度还有节操。

全都是恭敬奉主,一心为民的好下属。

倒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人人皆以皇帝赏赐的小扇,走路摇着小扇作出两袖清风的名士风姿为荣。

回到家里,关上门来,几人一合计,个个皆以为皇上这是做表率,节俭开支,在家中敕令上下一缕不得铺张浪费,减少减了冰盒使用。

乃至于稍微凉爽些的夜晚,干脆在院子里纳凉,与皇上保持一致。

为以后获得皇上的表彰做准备。

底下臣子做的这些揣摩圣意的事儿,因为有利于勤俭节约,带动上下良好风气,皇上听完多一笑了之。

甚至给臣子们放了一周的暑假,安排上轮流表,留下值班的人,可以带着家眷去京郊山上湖边避个暑,休整几天。

给官员放暑假,这样的大好事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可没有先例。

朝廷内外都赞叹,皇上是一代明君。

过了几日,就传来徐方遇匪身亡的消息。

李北辰传旨就地立碑厚葬。这对于没有子嗣的太监来说,已是莫大的荣耀。算是全了徐方的脸面,报了徐福海的恩。

徐方早就注定一个死字。只是怎么个死法而已。

派去的五人里死了三人,余下两人按照原计划拿着密旨前往江南秘密督办。

李北辰就像一位很有耐心的猎人,已经锁定猎物,却并不着急动手。

不知道是不是寒毒的原因,还是心理作用,殿里如果稍微多放一点冰,他就开始骨头疼痛。

后来他就索性撤了冰桶,忍耐着高温的煎熬。这寒毒真是歹毒。反正怎么着都不让人好过。

一个人时,他时常会回想起两位姜太医说的寒毒无药可治的说法。

这到底是什么样一种毒?

为何无药可解?

他仔细地回忆了自李北望谋反前三日到后来发生的细节,总觉得还有更深的秘密还潜伏在水面之下。

然后他找到了一些华点,列举出来之后,找江月白一起探讨了一番后,他们一致认为,有个人很关键。

为了不打草惊蛇,李北辰秘密地开始对疑点进行了调查。只是对手,似乎已经预判到了今日,早早就将线索掐断。

这日天气稍微凉爽,李北辰召来了七个今年的新科举人。

自己都在暗笑,这个数字的玄妙之处。集齐七龙珠,就可以召唤神龙。

那么集齐了这七位旷世之才,是否可以助大明走向鼎盛呢?

七个人的年纪不一,有的年轻有的沧桑。其中一个十分健硕魁梧,浓眉大眼,有着明显的川字纹,从外观上就与其他读书人区分开。

李北辰心下猜测这怕不是当初陈宁找来带头闹事的赵宇航。

众人行过礼后被赐座,个个颇为拘谨。

虽然这不是第一次见皇上,但这是第一次如此这般近的距离。他们都不是特别显贵的那种出身,平日里哪有机会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个个都十分激动,异常忐忑。

李北辰拿着一沓卷子说道,“朕花了几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次会试的卷子,诸位的锦绣文章,令朕拍案惊绝,时常掩卷而思。能得诸位为国效劳,为国之幸事。”

说完,还用“比如.比如”的句式声情并茂地背诵了其中几位考生写的文章精彩片段。

被点到背到的学子全都热泪盈眶,有的甚至激动地用袖子擦了擦眼睛,显然激动得流泪了。

天啦,一朝天子竟然会背自己的文章,这是何等的荣耀。

没有被点到的难掩羡慕之情。

读书人其实就这么点追求,就是闻达于诸侯,自己的文章能著书立说,要么被朝廷重用,要么流芳百世。

李北辰面露忧国忧民之色,饱含激情地说道:

“文章中的精彩之处还有很多,朕的记忆力有限,就不逐一举例。总之诸位的文章都是极好的,朕读了不下四五遍,十分喜爱。诸位有经世治国之才,只是国家方从战乱谋逆灾害中走出,不能说百废待兴,但也积贫积弱,亟需休养生息。

纸上得来终觉浅,凡事须知要躬行。你们十年寒窗苦读,国家迫切需要你们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振兴我华夏。你们可都愿意?”

张宇航首当其中地出声说道,声音十分洪亮:

“以自身才华报效国家向来是我们的心之所向。只是此前科举如一潭死水,徇私舞弊大行其道,如我等这样的寒门学子以前根本没有出路。

如今幸得陛下圣明,彻查贪腐舞弊,整顿科举,还天下学子一个公平的机会。臣等如何能不珍惜这样的机会,实现平生之志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